【热门】水浒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读后感1水浒传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向不太爱半文言的书,所以我现在才读了水浒传,发现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枯燥无味。
在水浒传里,我最喜欢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吴用,而是浪里白条张顺。有人会为此感到奇怪,可能是因为自身不会游泳,所以我对会游泳的人极为钦佩,但书里会学水的有其他人,比如张顺的哥哥张横,还有李俊、童威和童猛都会水,但书中是这么说张顺的:“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浮得四五十里水面,水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形似一根白条,更兼得一身的好武艺……”虽说有夸张成分,但也显出张顺在水中的厉害,尤其是在第三十八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张顺在陆地上虽然吃亏,但在水中李逵却被张顺收拾了一顿。由于被言情小说毒害,我自动把张顺的那一身白肉脑补成雪白的肌肉,所以张顺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水性好的美男子!
我也喜欢张清,因为他很强,石子掷无虚发,连打一十五员梁山泊好汉。
李逵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人物,他很孝顺,也很讲义气,敢勇当先,说话也像个小孩子,常常引人发笑。但另一方面,他太鲁莽,不听人的劝告,好杀人,李逵杀了小衙内那回就使我很气愤。
我最喜欢看武松打虎和武松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那几回,简直大快人心,我真佩服武松的机智!
梁山泊陆陆续续聚集多少好汉啊!我真羡慕他们的快活。
看水浒传的时候,时常在想,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它看完?因为这一本书“胖若两人”,好了,就在七夕那天,我读到了水浒传的结局,尽管我早就知道水浒传的结局很悲凉,但自己亲自读到一个个英雄遭到惨死时心情是何其的压抑!张顺死了,张清也死了,武松断了手臂,一百零八位英雄只剩下三十六位胜利回朝,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落日江流不尽悲”
读到张顺死了,我心中全是惋惜悲哀,但下一回接着又说,“张顺魂捉方天定”,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大哥,不愧是我看上的人,猛啊!连宋江也死了,在死之前,担心李逵会反朝廷,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也将其毒死。连张顺死了我都没哭,看到这里我竟泪如雨下。忠义!忠义!忠义是有多么重要,梁山泊上设的堂也叫忠义堂,忠,忠心,对国家,对自己;义,义气,对兄弟。宋江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只是做错了选择,奸佞当道,皇帝被蒙蔽了双眼,一颗忠义之心对于那些奸臣来说是多么可笑,一颗钉子,拔就拔了吧!花开又被风吹落,云皎哪堪云雾遮!所以宋江他们走向失败该是必然的。
也许我的感受不深,也许我还有一些东西没悟懂,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
水浒传读后感2宋江为救柴进,攻打高唐州,遇到会呼风唤雨的高廉,全无取胜的可能,可见这高廉的法术了得,宋江要想胜,只有请来也会法术的公孙胜方有胜算。
此处把高廉说的利害,自然是为了证明公孙胜利害。
先前,戴宗到蓟州去找过一次公孙胜,没有找到。现在,只有找到公孙胜,方可战胜高廉,才能救得柴进性命。戴宗又一次接受了寻找公孙胜的任务,带着李逵前往蓟州。
戴宗再去寻找公孙胜,幸亏带着李逵。李逵做了什么?
他做的第一件。在去蓟州的途中,他不听戴宗招呼,偷吃荤食,犯了禁忌,被戴宗收拾得够呛,李逵这才收敛了一些,但在路上吃素食时又同一老者争执起来,偏偏是这老者指出了能寻找到公孙胜的地方,因这老者是个道教信徒。
他做的第二件。好不容易找到公孙胜的家,没见着公孙胜,他便劈了人家的一堵墙,还以要杀公孙胜的老娘相威吓,这才逼着公孙胜露脸。
他做的第三件。公孙胜以师傅为由,不愿下山,当拜见到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罗真人也以出家人不管闲事为由,不放公孙胜下山。这本人他们师徒合谋好了的。李逵见此,想绝公孙胜的后路,便于深夜上山杀了罗真人和一个道童,到第二天,再去见罗真人,罗真人不愧为是真人,竟毫发无损。李逵见此,大惊失色。罗真人用了法术,他就被抛到了蓟州府。
他做的第四件,他人落到了蓟州府的大堂,跌得头破血流,接着被人家当做妖人,受到狗血尿屎伺候,紧接着又是一场严刑,被打得死去活来,他招了个“人妖李二,”官府才住手,将他入监了事。入了监,他借罗真人的江湖名气作起文章来,骗得好吃好活。
正是这四件事,使得李逵的形象更丰满,正是李逵所为,才有了公孙胜再上梁山。
罗真人让黄巾力士将李逵从蓟州牢中接了回来,也同意了公孙胜下山。
说是戴宗智取公孙胜,如果没有李逵的努力,公孙胜是不会再上梁山了。
这一段,道家的法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例罗真人使一白手帕,让李逵站在上面,那手帕就化做一片白云飞去,罗真人只手一招,喝一声去,李逵便从二仙山跌到蓟州府。罗真人要黄巾力士,去蓟州牢中去取回李逵,那也是瞬间的事……公孙胜说他师傅仅黄巾力士就有一千多人。
宋徽宗何不借罗真人的黄巾力士一用,北宋何至于亡国呢?
北宋亡国前还真用了这一招。当金兵攻打京城,告急,一个叫郭京的道士,称会六甲法,能胜金兵,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方可,宋徽宗的儿子赵桓真是采用了,结果是可想而,这加速宋的亡国。所以,道教中神神鬼鬼的事是不可信的,但七月十五日的鬼节,成了祭祀之节,那又应当别论,因为这是民俗民风了。
水浒传读后感3乱世出英雄,在水浒传中提现了这一点,水浒传中的英雄正体现了这一点。
水浒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没有和风熙日的拂照,而是饱经风沙雨雪的侵凌!在水浒中他们演绎出惊心动魄的一场场传说。
我佩服《水浒传》当中的人物,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跳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忠肝义胆,有嘛说嘛,我最佩服这种人了。他虽然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我想这就是男子汉的气概吧!
母亲曾说过:“气概包括两部分就是,忠孝。”。直到我读了《水浒传》后才明白所谓的忠为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孝”字。
。孝,分为两种。一 ……此处隐藏5012个字……《水浒传》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剧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来就没认真看.迫不得已,只得从网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读,竟发现:其实水浒传真的是不错.
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幻神话"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编,哪有什么真的历史.的确《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可他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你们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适,那么怎么会有100多好汉奋勇起义 如果忠臣当道,那么为什么高逑会当宰相,如果国家太平,那么金朝来干吗 如果军队丰足,那么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书.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没什么用,只不过把《水浒传》好的地方举了出来而已,我还依旧喜欢《三国演义》.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好书. 还不错!
水浒传读后感10忆往昔,读过的书不少,唯有那豪情万丈的《水浒传》,令我久久难忘,又是一个惬意的下午,轻抚有层薄尘的书面,手边的香茗冒着热气,令我不禁想起往昔读《水浒传》的点滴,轻品一口淡茶,轻启书页,好书需久读。
书中人物情节是那样的熟悉与陌生,少了一分表面的浮华,多了一分内心的思考。在我眼中,他们不仅仅武艺高强的英雄,更多了一分深沉与内心的表现,我亦非昨日,只见事之表象,未明事中真意,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正义在心中涌动。
初见林冲,总觉其过于怕事,虽有一身好武艺却未有男子气概,现在觉得并非其无男子之气,实其有观大局之心,有容人之度,大丈夫能屈能伸,岂料他人无容他之意,最终恍然大悟,奋起反抗,我觉得这才是真男人。
再说鲁智深,先觉他力大无穷三拳,便打死了郑关西,倒拔垂杨柳更是厉害无比。可现在看来他更有十分细腻的内心,不似一般莽汉,只有力,未见智。
最后说宋江,开始觉得他着实仗义疏财,求贤若渴,宽容大度,更有统领才能,可现在觉得他有些忠君思想过了头,最终断送了梁山好汉的大好前途,甚是可惜。
再读好书心中涌起千思万绪,汇聚成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欺负,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神圣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11《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而写成的,读后感随写:《水浒传》读后感。原型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36人为抵抗朝廷的苛捐杂税而起义,最后归顺朝廷平定方腊一事改编而成的。书中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书中人物众多,但人物刻画鲜明,每个人的性格描写截然不同。
读完全书,我觉得高潮部分并不是一百单八将梁山排座次,而是吴用、公孙胜设计在石碣村挖出一块石碑,上面既然刻着36天罡星,72地煞星的名字,从而以上天的名义将众好汉梁山相聚,替天行道乃上天所安排,以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如出一辙,都是为自己找借口,读后感《读后感随写:《水浒传》读后感》。同时也以小说一开始公孙胜到石碣村(不是同一个)向晁盖等人讲解36天罡,72地煞,从而石碣村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上梁山为故事开始相呼应。
其实,吴用、公孙胜在皇甫端入伙后才设计在石碣村挖出一块石碑,也是有原因的。这是的水泊梁山名声已经很大了,想入伙的大有人在,这就保不准入伙的人是否有问题,是否都讲忠义,弄不好就会砸自己的招牌。这一点吴用、公孙胜十分清楚,所以在皇甫端入伙后,刚好108人,于是就假上天之名行自己之事。
假上天之名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108人来路不同,派系众多,功劳大小不同,稍有不慎就会使得集团内部发生内乱,自己瓦解。所以假天之名,你就是不舒服,也得任命了,实在是高。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108将的排名,其实是很有讲究的。梁山108将主要来自6个方面:降将(以呼延灼、关胜为代表)、心腹(以戴宗、李逵、花荣为代表)、恩人(以柴进、李应、李应、朱仝、徐宁、雷横为代表)、元老(林冲、刘唐、三阮、宋万、杜迁、朱贵、白胜)、结盟(以二龙山的为代表)、散客(杨林、侯健、薛永、汤隆、时迁为代表)。在排名我们发现,获得利益的多寡,也完全同上述的六分法一样,降将系列是最大的赢家,其下分别是心腹系列、恩人系列、元老系列、结盟系列和特技系列,而没有社会背景的散客系列成为最可怜的政治牺牲品。这与现实是多么相,其下分别是心腹系列、恩人系列、元老系列、结盟系列和特技系列,而没有社会背景的散客系列成为最可怜的政治牺牲品。这与似。
不管怎样,《水浒传》的价值是不可否定的,他为后世的写作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高至国学网 www.highallx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