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甜甜的泥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甜甜的泥土》阅读答案1甜甜的泥土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w n 如 y n 色 m 地 气势 xi ngxi ng
2.本文很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在文中找出形成对比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对比的句子:
这样写的好处:
3.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3分)
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
4.阅读文句,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觉得“她”知道些什么?
②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孩子为什么这么惊喜?是不是因为这种糖他最喜欢吃?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
第二部分:
(一)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5.“‘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试想一下她这时到底在想什么呢?(3分)
6.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一开始通过静态描写将小亮妈妈苦苦等候的样子表现出来。
B.“宛如一座雪雕”,不失时机地暗示着天气的寒冷,与后面妈妈热切的眼神形成对比,一冷一热,更加突出母亲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心态。
C.写其他孩子的活动,是为了让这样寒冷的雪天中能增添一丝活力。
D.这段文字通过动静的结合,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母亲寻找儿子的过程,一个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
7.“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你觉得她出于什么心理而没有把事实说出来呢?(2分)
8.“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你觉得老头明白了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9、“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2分)
10、文章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选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2分)
11.这一段描写真实细腻,请选取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进行赏析。(2分)
(二)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森儿”。在“森儿、森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森儿、森儿”的叫。特别是妈妈叫得犹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森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 )[甲]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把瓜刀,一边叮咛:“森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森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地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前,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 )[乙]了。①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来我的名字在她的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拗口。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②不知怎的,妈妈竞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着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森儿!”
我稍微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2.给文中甲、乙两个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2分)
甲:精致 精巧 精心
乙:耐烦 情愿 满足
13.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人家喊自己的小名,作者会有一种不舒服甚至不被尊重的感觉?(2分)
14.作者曾两次抗议妈妈喊他小名,这两次抗议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此处隐藏1100个字……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小题1:本文以糖为线索展开故事,请以简洁的语言概述各主要情节。(3分)
送糖→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她神态的词句,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3:品味下面划线词语,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1)糖传到王小亮手中,他为什么惊喜极了?
(2)王小亮摸着舍不得吃的糖,为什么有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
(3)由惊喜到恐惧的变化,表现了王小亮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王小亮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2分)
小题5:王小亮是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请你从文中举两个事例说明。(2分)
小题6:读完本文后,你最想对王小亮说什么?请用简洁的文字加以表述。(3分)
小题7:初中课文中有不少表现亲情的.文章,请任选其中一篇,就人物形象、或构思立意、或写作特点与本文作比较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每格1分)分(发)糖埋(藏)糖找(挖)糖
小题1:(2分,意思对即给分)
①(词句)例:黯淡的眼神,射出热切的光;一阵昏眩;目光呆滞;惶然地摇摇头
②(心理)例:表现她盼儿子时急切、兴奋的心情;她未能看到儿子时的失望、惶惑和无可奈何
小题1:(3分,每项各1分,意思对即给分)
(1)①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②这是亲妈妈送来的糖
(2)如果让现在的妈妈知道亲妈妈给他送糖,自己会挨爸爸的一阵痛打
(3)对亲妈的爱与对现在的妈妈的惧
小题1:(2分)过去的妈妈笑着……垂着头走了。
小题1:(2分,每例2分,意思对即可)略
小题1:略
小题1:(3分,开放题。分析比较2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1:根据线索“糖”来组材,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情节的内容。
小题1:了解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学会具体分析。
小题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和品味。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表达内容的能力。
小题1:结合事例,紧扣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分析,只要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表述准确、意思深刻即可。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甜甜的泥土》阅读答案4【学习目标】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母子深情。
2、感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
3、学习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教学难点:学习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自学、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初读:用圈读生字词的方法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黯淡()愠色()晕眩()蹭着()
呆滞()踉跄()吮着()渗入()
解释词语:踉跄:
呆滞:
惶然:
2、再读:整体概括(用几句简洁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本文写了
表达了
3、品读:读文章时,说说文中哪些语句对你触动比较大。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
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她到学校来是给心爱的儿子送最爱吃的奶糖。
活动二:儿子想妈妈,妈妈想儿子,爱儿子。我们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妈妈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8自然段,讨论交流)
专心致志地等候放学后的儿子、见不到儿子后内心的悲痛
活动三: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包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知道①因为这包糖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②吃了奶糖后,当晚就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
活动四:如果文中的王小亮就是你,那么你拿到母亲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先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过去的妈妈”送来的奶糖,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埋藏好奶糖。因为他想到了“现
在妈妈”的冷酷。
活动五: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呆呆地凝视着”,此时此刻他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想到了“过去的妈妈”对自己的疼爱;想到了社会上好心人对自己的帮助。
活动六:这个故事照理说是一个悲剧,但作者却别出心裁,在结尾安排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局。你认为这样合理吗?为什么?
【小组合作总结】
【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嘀咕()愠色()晕眩()
蹭着()呆滞()吮着()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谙淡_________夺筐而出_________情不自尽_________
揣息_________冰雪消熔_________气势凶凶________
3、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100字。
【巩固拓展延伸】
收集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歌曲、故事。
【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高至国学网 www.highallxy.com 版权所有